淺絳彩筆筒新粉彩瓷瓶分清淺絳彩和新粉彩瓷陶瓷界所說的“淺絳”,借國畫術語,指晚清流行的一種淺淡相間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繪制花紋,再染上淡赭和極少的水綠、草綠、淡藍等彩,經低溫燒成,使瓷上紋飾效果與紙絹本上淺絳畫效果近似題材有山水、人物、花鳥等陶瓷界比較認可的說法,稱淺絳彩的開創者是程門淺絳彩以深厚的文人繪畫風格,深受時人喜愛當時景德鎮誕生了一批畫淺絳彩的名家此類作品沖破了以往官窯的陳規束縛,解放了繪瓷者的創作思路,開辟了在瓷品上題詩、落款、紀等風氣之先河今天,很多收藏者分不清淺絳彩與民國新粉彩的區別民國初至抗戰前,景德鎮民窯彩繪業有所發展。
由于大多數淺絳彩瓷品,色域較窄,表現力不豐富,久易褪色,而粉彩色域豐富,色彩艷麗,不易脫落,隨著瓷器生產的復興和市場對瓷版畫的需求,上世紀代以后,色彩濃麗的粉彩取代了淺絳彩瓷,“珠山八友”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便應運而生前后瓷版畫風行。
著名繪瓷家王琦提出由8人共同繪制8塊瓷版畫套屏的藝術構想,組織“月圓會”,邀請藝人每月十五聚會,配畫、研討畫藝,時人稱他們為“珠山八友”他們雖為新粉彩繪瓷家,但其技法均沿襲紙絹本繪畫,并與淺絳彩淵源很深新粉彩和淺絳彩畫派的不同之處是:淺絳彩產生于咸豐、同治間,是由程門等一批文人畫家把紙絹上的中國畫移植到瓷版上的繪瓷藝術,蘊含著深邃的文化意境;新粉彩是藝匠模仿文人畫家的藝術風格在瓷器上繪畫,運用工筆重彩,追求賞心悅目的效果,迎合大眾的審美取向,使瓷器藝術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符合近代商品經濟要求收藏淺絳彩和新粉彩瓷的要點目前,淺絳彩和民國新粉彩成為投資新熱點筆者根據自己的收藏經驗及對市場行情的了解,有一些粗淺的認識要認清淺絳彩與新粉彩瓷的價值。
盡管“珠山八友”等名家精品價值較高,但其多數瓷品升值潛力有限筆者初略統計,繪制淺絳和新粉彩瓷的藝人在千人以上,且作品遺存較多,因而,除較有特色的精品和名家作品外,其他瓷品不值得高價收藏贗品作偽水平高淺絳彩與民國新粉彩瓷品,距今時間較近,極易仿造,真贗紛雜,目前有作坊專門成批繪制此類瓷器,有的已達較高水平筆者曾親見一組4塊署汪野亭名款的山水人物瓷板,名款由電腦制作,惟妙惟肖,唯胎體濕膩、手頭過重,雖難逃行家法眼,但仍被一浙江商人以高價買走目前新仿淺絳彩壺、瓶、文具之類,所用題款多為名不見經傳的小名頭或臆造人名,色彩作舊處理后,頗具迷惑力要“買對”也不能“買貴”下手前,要了解淺絳彩瓷與新粉彩瓷的市場價格成熟的收藏家,不僅有眼力,對藏品價位也能準確掌握目前的市場價位最高的是“珠山八友”、程門、金品卿等人的作品,然后是余子明、汪友棠、程煥之等名家精品,再次是鄢如珍、許尚禮等數百小名家的作品就器型而言,首推瓷板畫,最好是4塊以上套屏;其次是各類陳設器、文房用具等立件,其中名家繪制的壺具有較高升值潛力;再次是日用瓷,凡品相完整、畫工精致、胎質細膩,尤其是有“浮梁陶?!薄敖鞔蓸I公司”等名款者,都有收藏價值就紋飾而言,大體是一人物、二山水、三花鳥,人物紋飾中,又以仕女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