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郎窯是清代的官窯之一,郎窯的產品除郎窯紅外,還有郎窯綠,郎窯藍釉及描金、郎窯青花、五彩等而郎窯的最大成就是恢復了明中期失傳的銅紅釉燒造技術,成功地燒成著名的郎窯紅為此熏作為陶瓷收藏人士熏對郎窯必須有個較深的了解早在漢代,鉛綠釉在陶器上就使用過,鉛綠釉就是銅在低溫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溫銅紅最早出現在唐代的長沙窯,另在唐長沙窯和宋代均窯中還作紋飾使用過真正燒成渾然一色的銅紅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鎮窯,釉色為暗紅色它為后世銅紅釉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到明早期的永樂、宣德間景德鎮窯才真正燒成通體鮮紅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這種燒造技術就失傳了直到圓園園多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窯中才又成功地燒制出高溫銅紅釉瓷器郎窯紅器有單層釉和雙層釉兩種雙層釉是沒有《脫口》現象的,單層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溫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顯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黃色、淺紅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脫口》郎窯紅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時代特征一是胎骨潔白細密而堅硬,足底露胎處有火石紅:二是口沿涂有粉質的粉白釉或漿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圓式、里收外斜削的二層臺式:四是器身紅釉與足除露胎處有一條白色線:五是器型獨特如觀音樽、油金追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時極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數無款,偶有青花“?!?、“壽”、“大清制”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銅是一種很活躍的元素,在不同的燒制氣氛下,銅的呈色是不一樣的正常的銅紅是在還原氣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窯火、窯溫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會出現燒制失敗如果氣氛控制失誤,使窯內呈氧化氣氛,銅則會呈層次不同的青綠色,郎窯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傳世的郎窯器有所謂的“郎窯綠”或稱“綠郎窯”,又有一種器里釉為紅色而器外呈淺綠色的稱為“反郎窯”,這些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郎窯紅器的變異類“郎窯綠”器的特點與郎窯紅器基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則加以鑒定,而“反郎窯”器則多為水盂等小型器,數量極其稀少由于康熙郎窯紅釉瓷器的珍貴,物罕而價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幾乎可以亂真但仿品是無法擺脫它的時代特征的,與真品是不同的通?!袄筛G紅”仿品多為民國時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時的仿哥釉器再加綠釉或干脆加彩來仿康熙各色郎窯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現白色星點:二是上半部釉色與下半部釉色反差較大,不協調:三是胎質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過輕或過重:五是器型沒有康熙時的典雅端莊: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藝不一樣。
只要細心觀察對照,仿品和真品還是可以區分的
顏色釉料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顏色釉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