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在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寶,無意間發現了一個畫片精美的黃釉梅瓶憑經驗,這是一件珍貴的清宮琺瑯彩瓷器于是,便以數百元的價格買下。
我問賣家這是什么瓷器?他說是清代粉彩事實上,這件黃釉梅瓶應該是清三代琺瑯彩瓷器,而不是粉彩理由有三:第一,制作工藝不同粉彩瓷繪廣泛使用玻璃白打底粉,從而形成了畫面的微微凸起現象。
而這件黃釉梅瓶,瓶身畫面平薄,與粉彩瓷繪制作工藝有很大區別第二,藝術風格不同這件黃釉梅瓶的繪畫風格清新雅致,疏朗有致,具有濃郁的傳統文人畫的意境這也是雍正時期琺瑯彩瓷典型的審美特征清代粉彩瓷的瓷繪藝術,畫面繁紋縟飾、布局密不透風第三,服務對象不同琺瑯彩瓷器是專為清宮御用而生產的,制作精美,存世量少。
而粉彩瓷器則是為市場銷售而生產,制作粗糙,產量巨大這件黃釉梅瓶被整體刺刻成一條鏤空的造型,精工至微黃釉刺繡圖案中還有秘藏的蝙蝠、雙銅錢、壽字符號,寓意“福在眼前、福壽雙全”據了解,從至,國際一線大拍賣公司7次拍賣的7件清宮琺瑯彩瓷器,最終成交價格都在1000萬元以上,琺瑯彩瓷與粉彩瓷的古玩市場交易行情相去甚遠,甚至可以說有天壤之別筆者認為,能夠買到這件清宮琺瑯彩瓷并不是全靠運氣,誤打誤撞,而是靠扎實的知識積累現在的淘寶方式與二三十前比有著明顯的不同與其說是“機會撿漏”,不如說是“知識撿漏”。
藏家們比拼的是知識的擁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