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陶瓷手工技藝和其它手工技藝一樣,不是生存和傳承在書籍記載上,也不是生存和傳承在口頭講解上手工技藝的經驗和技術需要在具體的生產實踐過程中體驗和掌握手藝人只有通過操作才能理解材料的特性,掌握技術的手段,控制手感的分寸,創造物品的樣式所以,離開了實際操作,離開了手藝人的“手”,手工技藝也就不成其為手工技藝而且,即使不離開手藝人的“手”,如果操作不是以制作產品為目的,其傳統手工技藝也就不成其為傳統手工技藝目前,在古窯博覽區,王炎生老藝人的手工圓器做坯是一個亮點但是,他目前的做坯不是以制作產品為目的,做好的坯胎摔成泥巴又回頭拉制,所以,這種“技藝”只是一種表演由于沒有最終產品的質量要求,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手藝人無需去注意技術要求,久而久之,真正的傳統做坯技藝勢必消亡。
成型行業如此,傳統攣窯、燒窯行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傳統窯爐的砌筑營造生產,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傳統窯爐營造技藝也將消亡。
如果只有一些小柴窯,沒有傳統300擔鎮窯的燒煉生產,馱坯、架表等技藝也就不復存在所以,要保護傳承景德鎮傳統制瓷的手工技藝,就必須有傳統制瓷的生產同時,景德鎮傳統制瓷技藝有其群體性的特點,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對制瓷工藝有一句名言:“共計一坯功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就傳統圓器制作而言,主要的工種腳位就有打雜、做坯、印坯、利坯、挖坯、剎合坯、畫坯、裝坯等,少了其中的一種技藝都不能完成最終產品。
所以,每一種技藝只有在活態的生產線上才能生存和傳承因此,要保護傳承好景德鎮傳統制瓷技藝,就必須保持有一定的傳統制瓷生產,就必須保持有一定的傳統制瓷生產線,從而實現景德鎮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方式保護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管理處在古窯修復300擔柴窯的窯爐,恢復傳統燒煉生產,組建傳統圓器的生產作業線,這正是對傳統制瓷技藝進行生產性方式保護的科學實踐,是保護傳承景德鎮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世界意義的壯舉(作者系市陶瓷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主任、國家文博研究員)
文化民俗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文化民俗 :